【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/台北報導】長期以來,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、吸菸、壓力、糖尿病與肥胖之間的強烈關聯性,已廣為大眾所知。但你知道嗎?牙齦出血、牙齦炎等口腔衛生不佳問題,也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有關。專家提醒,想要避免損害心血管健康,日常生活落實「222潔牙」法則非常重要!
目前分類:牙齒保健 (68)
- Jan 09 Tue 2018 11:24
小看牙齦出血發炎,恐害心血管健康!222潔牙法改善
- Feb 06 Mon 2017 16:41
阻生牙恐造成蜂窩組織炎 何時該拔掉?
作者健康醫療網/記者關嘉慶報導 | 健康醫療網 – 2017年2月6日 下午2:22
一名大學生因為智齒長歪了,沒有正常向上生長,因此利用寒假期間,有較長的假期,趕緊去將阻生牙給拔了;牙科醫師指出,阻生牙如果不拔掉,很容易藏污納垢,嚴重時恐造成感染甚至形成蜂窩組織炎,因此最好能及早拔掉。
阻生牙易藏污納垢產生蛀牙
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表示,阻生牙與外面相通,而且沒有機會長出來,就應該要及早拔掉;所謂與外面相通,就是外面看得到,就會容易藏污納垢,進而產生蛀牙,所以會疼痛腫脹與發炎感染,甚至會造成蜂窩組織炎。
- Mar 11 Wed 2015 08:27
寶寶不長牙補鈣沒用? 基因才是關鍵!
2015/03/10 出處:財訊雙週刊 第 471 期
台語古諺說,七坐八爬九長牙。我們也常聽到有些嬰兒五、六個月就長牙,甚至新生兒也有牙齒;但也有小孩到了一歲多連一顆牙都沒有,許多媽媽都說,已給寶寶補鈣了,還是不長牙!到底是為什麼呢?
台語古諺說,七坐八爬九長牙。我們也常聽到有些嬰兒五、六個月就長牙,甚至新生兒也有牙齒;但也有小孩到了一歲多連一顆牙都沒有,許多媽媽都說,已給寶寶補鈣了,還是不長牙!到底是為什麼呢?
牙科醫師郭俊良表示,寶寶長牙與鈣質是毫無相關的。其實,孩子的牙胚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發育了,所以日後補充再多鈣質,對乳牙的發育較無幫助。根據研究指出,長牙的快慢、時間點應與基因較為相關,所以有些西方寶寶大約五、六個月就長牙了,應該是在母體內的營養吸收較好。
一般而言,寶寶六個月開始乳牙會開始生長,大約三歲時,乳牙會成長完畢。郭俊良醫師說,若孩子的身長、體重、動作、反射反應都正常的話,那麼家長也不須太過憂慮乳牙生長的問題。
再者,父母只要掌握一個原則,就是寶寶的牙都有長齊、沒有缺牙、沒有齲齒最重要。而長牙,並沒有一定順序,多數寶寶多從下排中門齒、上排中門齒到側門齒、第一臼齒、犬齒,最後是第二大臼齒,父母可自行替寶寶檢查,牙齒是否有長齊,但只要不發生空間不足、阻礙生長的情況發生,父母都不需要太擔心。
郭俊良醫師提醒,寶寶不長牙,一直補鈣,反而會造成內臟的負擔。若寶寶至一歲半後,尚未長牙,應帶寶寶至兒童牙科檢查,讓醫師做完整的檢查,檢查牙胚的生長狀況與牙齦厚薄度,若牙齦太厚時,會考慮以手術處理,幫助寶寶長牙。
- Jan 22 Thu 2015 01:21
生孩子就掉牙?孕媽咪一口爛牙 也易讓嬰兒齲齒、早產
▲懷孕婦女在孕期間因內分泌改變,口腔容易受感染並影響胎兒健康。(圖/記者張暐珩翻攝)
記者張暐珩/台北報導
俗語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,是因孕婦在懷孕期間因內分泌改變,偏好酸性食物且常反胃吐酸水,口腔因此增生許多細菌,多數準媽咪們又怕照X光、藥物或是打針會影響胎兒,因此選擇隱忍拒就醫,造成牙齦浮動疼痛,現在全民健保於104年增加了「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」等3項治療,讓媽咪牙齒好,寶寶也長得好!
根據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,比起牙齒健康的孕婦,患有牙周病的孕婦除了影響自身健康外,生下的寶寶還多了3倍早產的機率,體重過輕的可能性也增加2倍,也容易對胎兒形成垂直感染的風險,導致新生兒易罹患齲齒等口腔疾病。
- Dec 20 Sat 2014 01:57
咬合不好掉牙? 牙周病加重導致
健康醫療網/記者許碩穎報導
高雄傳出一名中年男子因牙齒咬合不好,因而掉牙的消息,令人震驚!贗復牙周專科醫師趙培勳說,這名男子應是本來就有牙周病,而咬合不全導致牙周病加劇,才導致掉牙,並非咬合不全會導致掉牙。
- Dec 10 Wed 2014 02:02
壞習慣很傷牙,讓你的「牙齒」掉光光
北京時間: 2014-12-09 08:57:37
牙齒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器官,它是構成咀嚼器官的主要部分,也與語言、容貌和健康有密切關係。保護牙齒除了每天早晚刷牙,飯後漱口等眾所周知的方法外,還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我保健措施。
保護牙齒“6不要”習慣
1、把牙齒當作開瓶器
我們經常看見有人用牙齒開啤酒瓶,或者用牙齒撕開紙袋或是薯片的包裝袋。對此,牙醫警告稱,不要把牙齒作為開瓶器、剪刀或者其他的工具,因為這將大大增加牙齒斷裂和牙根損傷的風險。
2、在舌頭、嘴唇和臉部打孔
在臉部打孔如今已經非常流行,但是這股潮流實則對口腔健康有害。牙科醫生指出,類似的裝飾是會引起併發症的。因為穿孔會引起舌頭,甚至周圍組織出血和腫痛。而除了穿孔之外,任何唇部的裝飾都會引起牙齒長期損傷。
3、咀嚼冰塊
為了將飲料儘快冷卻,很多人通常會在飲料中放入冰塊,但是用牙齒咀嚼冰塊卻會增加牙齒受到嚴重損傷的風險。
4、感冒時吃潤喉糖
感冒癥狀剛開始時,很多人會去藥店購買潤喉糖。雖然它們具有一定的療效,但是由於其含有大量的糖分,會損傷牙釉質。
5、不正規的漂白牙齒
根據加拿大口腔協會的數據顯示,如果是經驗豐富的牙醫進行牙齒漂白,那麼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診所都是完全安全的。而如果漂白牙齒時,未按照規範和要求進行,就極有可能損傷牙齒。此外,即使所有的步驟都是照常進行的,但如果病人感到牙齒刺痛或是腫痛,且牙齦周圍出現過敏時,仍應立即停止。
6、用餐後立即清潔牙齒
午餐和晚餐後,刷牙會給牙釉質帶來更多危害。醫生建議,等待半小時之後再刷牙,這樣就留有足夠時間,使唾液可以中和酸性。
保護牙齒“9要”習慣
1、剔牙
在咀嚼食物過程中,牙齒間隙經常夾進食物的纖維 (如韭菜、芹菜、瘦肉等),它們對牙齒和牙周組織都有損害,應及時剔出,但要注意不要過於經常剔牙,這樣牙縫有被撐大的可能。
2、經常叩齒
自古以來,善養生的人都強調“齒宜常叩”。清 晰,飲食未進,牙和牙齦經脈未充,輕輕叩齒,能促使其血脈暢通, 用以保護牙齒。“清晰叩齒三十六,到老牙齒不會落”。其方法是 “口唇微閉,先叩臼齒50下,次叩門齒50下,再錯牙叩齒50下,每 日早晚做一次。
3、正確咀嚼
咀嚼的正確方法是雙側或兩側交替使用牙齒。
4、糾正不良習慣
有些嬰幼兒由於有吮拇指、舔牙、咬牙、張 口呼吸、咬嘴唇等習慣,造成牙齒的錯畸形。糾正不良習慣有利於牙 齒保健,牙齒排列不齊應儘早嬌正。
5、常飲茶水
茶葉中含氟,有預防齲齒的作用,常飲茶水或以 茶水漱口可收到護齒和清潔口腔的作用。
6、慎服某些藥物
四環素、金毒素等藥物可使牙齒髮黃或釉質 發育不全,日後易發生齲齒。因此,懷孕哺乳期的婦女和嬰兒期的孩 子不要大量或長期服用這些藥物。
7、食譜廣、營養好
牙齒的發育離不開各種營養食物,因此,不 論是成人還是少年兒童,飲食要多樣化,不要偏食。
8、保精護齒
腎主骨,齒乃骨之餘也。腎精充沛,則牙齒髮育政黨而長得堅牢。故養腎蓄精也是牙齒自我保健的一種手段。
9、防止外傷
不要用牙齒啟瓶蓋等堅硬物品,防止牙齒損傷。
編輯:李智
文章來源:磨膳房
圖片來源:浙鹽藍海星
Read more at: http://big5.soundofhope.org/node/532930
- Aug 27 Wed 2014 03:04
潔牙動畫
資料來源:http://youtu.be/twW62GXbdVk
- Aug 08 Fri 2014 05:19
寶寶的出牙期
寶寶的出牙期
一般來說,嬰兒是在6至10個月大開始出牙,不過也有嬰兒比這時間早些或遲些出牙。乳齒何時長出是由遺傳因素決定,故此是因人而異的。假如你的寶寶1歲後還沒出牙,你可帶他到牙科診所檢查口腔以確定原因。
乳齒的排列和出牙時間
乳齒 | 出牙時間 |
---|---|
正門牙 | 6-12個月 |
側門牙 | 9-16個月 |
犬齒 | 16-23個月 |
第一臼齒 | 13-19個月 |
第二臼齒 | 23-33個月 |
- Jul 24 Thu 2014 01:47
牙菌斑比老鼠屎髒5倍
【記者鍾佩芳/台北報導】 2014/04/01
口腔內難刷部位(像是牙縫間、牙齦周圍等)的牙菌斑所滋生的細菌竟比又髒又噁的「老鼠屎」高達五倍之多。牙醫師徐慶玲昨日表示,牙菌斑是口腔中大量細菌的集合體,也是造成牙周病的罪魁禍首,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孕婦流產。
資料顯示,一般成人牙齒表面牙菌斑的細菌含量約為8900RLU,已超越從一般住家採集到的老鼠屎平均細菌含量2000RLU,人們刷牙時最常忽略的兩大難刷部位│牙縫及牙齦線,其細菌含量更是達到檢測儀器可測細菌量的最高值9999RLU。
- Jul 11 Fri 2014 03:00
懷孕期間的口腔護理
妊娠期牙齦炎
成因:
懷孕是不會直接引致牙齦炎的。不過懷孕期間,孕婦的荷爾蒙分泌會有所改變,如果孕婦沒徹底清潔口腔,孕婦的牙齦 (牙肉) 就容易對牙菌膜中的細菌所分泌的毒素產生過敏反應,變得紅腫和容易出血,這現象稱為「妊娠期牙齦炎」。
徵狀:
牙齦紅腫及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。
- Jul 04 Fri 2014 01:30
孕婦不可忽視牙齦健康
【聯合線上企劃╱黑人牙膏 提供】
孕婦牙齦發炎、出血?放心交給黑人專業護齦牙膏
《此篇為黑人專業護齦牙膏有效試用文》
很多人懷孕或是生小孩後反而沒時間照顧牙齒,但部落客凱莉剛好相反, 生了小孩要顧小孩牙齒自己的也更加勤快照顧。凱莉年輕的時候不懂珍惜牙齒,只早晚刷兩次也不用牙線,等生了小孩開始深入了解牙齒保養方式,才發現以前都錯了!
懷孕前一定要把牙齒顧好,因為懷孕時鈣質流失 會導致牙齒鬆動,而且牙齦特別容易發炎或流血?因為動情激素及助孕酮增加,牙齦裡的小血管擴張或是血液循環較慢,刷太過用力或是不正確的刷牙方法就很容易出血。
- Jun 10 Tue 2014 01:36
正確清潔保養假牙 以免牙槽骨萎縮
健康醫療網/記者張郁梵報導 2014/06/09
- Mar 26 Wed 2014 02:44
牙齒
牙齒是存在於很多脊椎動物的頜部(或口部)內、用於咀嚼食物的鈣化組織。肉食性動物尤其倚賴牙齒進行獵食或搏鬥、禦敵。牙齒的構成成份不是骨骼,而是由動物體內不同密度與硬度的複雜組織組成,它的根部則由牙齦包覆、固定。
一些動物牙齒裏更有著複雜的神經,比如獨角鯨,其牙齒有上百萬神經,是目前已知最複雜的牙齒(以神經學而論)。這允許獨角鯨牙齒具食物觸覺,以及導航、交配作用。
隨著人類文明的創建,各種語言的發音已發展得多樣化。語言發音均非常依賴牙齒、舌頭和口腔的合作,應用到人類生活中的說話、歌唱。牙齒在古代被稱為「雅言」,牙齒的整潔,甚至關繫到社交活動和地位。專門為牙齒服務的醫學,稱為牙科。
牙齒類型
門牙用於切開食物
- Feb 07 Fri 2014 01:49
每天要刷幾次牙?
每天早晚應各刷一次牙,飯後最好也能刷刷牙,而睡前的刷牙工作是最重要的,要特別注意。每次刷牙,刷兩三分鐘是必要的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tapd.org.tw/main/modules/tadnews/index.php?ncsn=4&nsn=79
- Jan 28 Tue 2014 11:29
口腔癌簡介
口腔癌簡介(由彰化基督教醫院蔡國陽醫師提供)
一、何謂口腔癌?
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之惡性腫瘤的總稱,90%屬於鱗狀細胞癌,口腔包括的部位有唇、頰黏膜(唇和臉頰的內襯)、牙齒、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、前三分之二的舌頭、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(硬顎)、牙齦以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(圖一)。台灣地區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。
- Dec 05 Thu 2013 01:39
造成敏感性牙齒的原因為何?
敏感性牙齒起因於牙本質外露
「牙本質」位於牙齒琺瑯質下層,當這層較柔軟的牙齒組織逐漸外露時,就會導致敏感性牙齒。 牙本質內的細微小管「牙本質小管」不但含有神經末梢,而且充滿液體。當您吃或喝些熱、冷或甜的食物和飲料時,可能會導致牙本質小管內的液體流動,進而引起神經末梢產生反應,促使牙齒發生短暫而尖銳的疼痛。 下列為最常引起敏感性牙齒的牙齒問題: |
刷牙太用力口腔衛生習慣例如太常刷牙、刷牙太用力或使用硬毛牙刷,最終可能造成牙齒琺瑯質磨損,並使牙齦萎縮,導致牙本質進一步暴露。 |
- Jan 03 Thu 2013 01:14
台灣的孩子蛀牙到底有多嚴重?如何預防奶瓶型蛀牙?
根據統計,台灣的孩子86%有蛀牙,平均每人有五顆蛀牙。
吃奶最好能在20分鐘餵食完畢。餵食完畢後使用棉花棒或紗布,將嘴唇掀起擦拭牙齒。1歲左右,開始改用杯子喝奶。安撫孩子勿用奶瓶。
- Dec 27 Thu 2012 02:08
如何幫嬰兒刷牙?
在寶寶還沒有長牙之前就要開始訓練寶寶清潔的好習慣,可先不使用牙刷,而使用棉花棒或紗布,將嘴唇掀起擦拭牙齦即可。開始長牙之後可換成較小且軟毛的牙 刷,做清潔的工作。一開始父母可採用〝膝對膝〞的方式幫寶寶做清潔。(若清潔者為母親)即父母親面對面對坐,將孩子抱在身上,使孩子面向父親自己,孩子叉 開雙腳置於父親的腰際,然後將孩子倒下,躺在父親及母親的大腿上,父親需握住孩子雙手,以防止孩子亂抓,這樣母親就可以仔細的幫寶寶刷牙。
資料來源://www.tapd.org.tw/main/modules/tadnews/index.php?ncsn=4
- Dec 22 Sat 2012 19:41
口腔衛生-台灣老人1/4全口無牙 影響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