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人工植牙 (39)
- Feb 22 Wed 2023 18:57
假牙與植牙有何差別? 哪種材質最耐用? 醫師:缺牙不補恐變「大問題」
- Nov 28 Mon 2022 09:22
牙齒遇缺不補恐牙床萎縮 更導致「肌少症」風險增
- Jun 15 Tue 2021 09:51
植牙要成功,這一點很重要!
- Aug 20 Thu 2020 09:23
缺牙擔心植牙後遺症? 6大關鍵一次告訴
- Jun 30 Tue 2020 08:52
銀髮族缺牙 植牙假牙怎選擇?
- Feb 25 Tue 2020 09:20
缺牙恐導致失智?植牙前,你做過這兩件事了嗎?
- Nov 04 Mon 2019 09:42
抽神經後牙齦腫痛 醫:這項手術除病灶免拔牙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曾正豪報導】45歲陳先生,左上顎側門牙曾經根管治療,多年後牙齦腫痛,評估後發現上排前牙為多顆相連的假牙,且有較長的牙釘,考慮到移除牙釘有牙齒斷裂的風險,不建議再次根管治療,進而安排顯微根尖手術。36歲翁小姐,右上顎側門牙曾經根管治療,一年後卻出現牙齦腫痛,再次根管治療後症狀仍然未改善,懷疑是根尖囊腫,安排顯微根尖手術;二位患者手術後症狀皆改善,牙齒得以保留。
- Jul 08 Mon 2019 08:42
9成老人缺牙 可賴全口重建快速植牙
優活健康網 2019年7月4日 下午1:00
(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/綜合報導)缺牙不僅會降低進食功能、說話發音,更會影響信心與門面,長期下來,對身心健康影響很大!隨著醫療科技發展,透過植牙手術能夠再度擁有一口好牙。73歲陳姓阿嬤有一口傳統的活動假牙,除了需要經常脫戴,因為容易鬆脫而長期吃流質食物,使得體重直直落。害怕植牙手術疼痛腫脹而猶豫不決。大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鄭朝鴻以「全口重建快速植牙」取代傳統植牙,當天就完成手術擁有臨時假牙,大幅減少手術傷口,且費用遠低於傳統全口植牙手術,也節省患者往返奔波和等待時間。手術成功率為94.8%~98%,手術10年植牙存活率也高達95%。
全口重建快速植牙 可透過電腦斷層與手術模板做精確的植體手術
- Mar 04 Mon 2019 14:01
植牙手術多迷思 專家來解惑
2018-08-28 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
何盈興醫師解釋,人類的骨頭是沒有神經分佈在內的,因而植牙一般來說不會痛。
你是否正因為缺牙而煩惱?或是針對植牙手術充滿著迷惑,不知是否該選擇植牙手術?現代人對於醫學新知的獲取可透過網路,但卻也因為知識爆炸,而感到困惑不已,反而不知如何取捨;對於植牙手術很多似是而非的迷思,且來看看專家如何解惑。
- Aug 20 Mon 2018 12:00
去年守住8萬顆牙 牙醫界拚20年後完成8020計畫
聯合新聞網 2018年8月19日 下午2:24
人人都怕變成無「齒」之徒,近年台灣牙醫界從拔牙治病轉向保牙志業,今年正逢牙醫總額支付20周年,牙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謝尚廷表示,去年牙醫界多守住8萬顆病牙,免於拔除命運,但「保牙尚未成功」,期盼下個20年達成台灣80歲的爺奶能保有20顆自然牙。
台灣全民健康保險在1995年開辦,牙醫門診1998年7月開始實施總額,是醫界第一個投入總額支付制度,至今已走過20年,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舉辦「牙醫總額20周年」系列活動,謝尚廷提及,目前牙醫總額支付預算為400多億,總額支付精神就是「雙贏」,在維持醫療品質前提下,得以控制財務、不讓健保制度垮掉。
謝尚廷指出,對牙醫界而言,維持醫療品質就是降低拔牙顆數,相較前年拔牙總數,去年全台拔牙數量減少8萬多顆牙齒,意旨有8萬多顆生病的牙齒逃過被拔掉的危機,經治療繼續健康的在患者的嘴巴裡,但他認為國內「保牙尚未成功,牙醫界仍須努力」,希望盡速達成「8020」目標。
「8020」是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2001年正式提出的一項計劃,希望各國能達成國民在80歲時,至少保有20顆自然牙齒,但至今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完成計畫。謝尚廷說,對國人而言,造成需要拔牙的兩大主因是牙周病及蛀牙問題,目前台灣80歲的民眾平均有15至16顆自然牙齒,盼望20年完成「8020」。
- Jun 19 Mon 2017 12:52
四妙招、三神器 植牙永久使用不是夢!
- Jan 14 Wed 2015 02:51
補皮補骨打根基 延長植牙使用壽命
植牙要穩固,除了需適時補骨,也需要補「皮」。牙醫師提醒,角化上皮不足的植牙病人,牙齦附近易堆積牙菌斑,日後易引發植體周圍炎,導致植牙失敗。建議在植牙前或後,應針對植體周圍牙肉進行適當的上皮移動手術或植皮手術,延長植牙使用壽命。
「牙肉摩擦不疼痛,全靠角化上皮」品御牙醫診所張仲義醫師說明,健康牙齒周圍,都長有一定寬度的粉白色角化上皮,咀嚼時承受食物摩擦,牙刷摩擦時也不疼痛。
如果角化上皮因過度刷牙或牙周病引起萎縮時,牙根將外露,刷牙時牙根易引起酸痛,剩下的外圍較柔軟的口腔黏膜也易受傷。此外,拔牙、牙床萎縮也會使角化上皮跟著萎縮,由寬變細,使得刷牙不適感逐漸增加。因此植牙前或後若沒有適度重建角化牙齦寬度或牙齦厚度,日後很可能因不易潔牙引起植體周圍發炎,甚至植體脫落。
植體周圍發炎,病人起初不會感覺疼痛,大多是等到牙齦腫脹才發現異狀。近年來,越來越多文獻指出,缺牙病人在接受人工植牙前,甚至補骨前,若能適度重建角化上皮,植牙或補骨失敗的風險將降低許多。
角化上皮萎縮按照嚴重程度,重建方式分二種。萎縮量較輕微,可施以「根尖方向移動術」,將植體周圍的角化上皮,以手術移動到植體旁更靠臉頰的位置加以縫合固定。若萎縮量較大,則必須「植皮」,來源大多是上頜靠顎側的角化上皮。
比較之下使用「植皮」方式來重建角化上皮,可得到較多角化上皮,但難度也較高。張仲義醫師指出,因角化上皮切下厚度要剛好超過1mm,切太厚恐傷及血管神經,引起大出血;切太薄則無法得到足夠的表皮下層幹細胞,移植後上皮細胞太少等於白做工。此外,植皮若沒有縫合牢固,血液中的養分滲透不到植皮組織,也會導致植皮壞死,重建失敗。
進行植皮手術時,捐贈區上皮割下後需蓋上敷料,一來製造良好隔絕防護,二來幫助傷口癒合,平均術後六週可長回原狀。重建區新上皮約需二週時間癒合,恢復期間傷口應慎防摩擦,只能吃軟質或流質食物,病人可借助藥物消炎消腫,緩解疼痛。
角化上皮萎縮的發生率,東方人高於西方人,女性高於男性。特別是同時有角化上皮量以及牙骨量不足的病人,接受人工植牙前應請醫師檢查評估;通常先完成角化上皮重建,接著補骨,同時或最後才植牙,植牙才會穩固。這是因為角化上皮重建後,補骨時傷口穩定較不會綻開,避免病菌侵入感染,有助骨脊重建。
張仲義醫師提醒,坊間有宣稱「微創植牙」,可以快速完成植牙的療程,雖然並非不可行,但只適合牙肉較厚,角化上皮萎縮不多,且牙骨量充足的病人,而這類人只占極少數,大部分缺牙病人仍需在醫師評估下適當處理軟硬組織,才能提高植牙成功率,延長植牙壽命,感受人工植牙帶來的好處。
資料來源: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
- Apr 10 Thu 2014 01:44
糖尿病患想植牙 牙醫:需評估並術後勤追蹤
糖尿病患想植牙 牙醫:需評估並術後勤追蹤 |
|
2014/04/10 00:19 記者曾少甫/台北報導 |
日前,一位65歲糖尿病華橋,血糖在美國控制穩定,考量台灣牙醫水平高且費用合宜,因而選擇來台植牙。雖該位華僑一個月內的糖尿病檢測達正常值,但經牙醫師複檢後,血糖不只高漲至400,更有洗腎的危機,現經轉診內科,因檢查牙齒而重整身體相關問題。此消息引起患者詢問,到底糖尿病該拿牙齒怎麼辦?
糖尿病患者不會引發牙周病,但彼此會造成雙方惡化,是一種雙行性的疾病,因此牙齒保健相當重要。悅庭牙醫診所曹皓崴院長指出,糖尿病患者因最終糖化蛋白(AGEs)的累積,激化牙周組織附近的發炎反應,會使牙周病感染更加惡化;而牙周病所造成的細菌感染,因細胞分泌的特殊細胞激素,使血糖更加難以控制。不過,糖尿病不是造成牙周病產生的原因,只要做好牙齒保健,仍可遠離牙周病,也是保護糖尿病患者健康相當重要的一環。
中老年隨身體老化,對於牙齒脫落相當困擾,因此植牙有高度需求;但老年族群往往也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,因糖尿病口腔傷口癒合不佳,而對於是否能做植牙充滿疑問?曹皓崴院長表示,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好,一個月內持續追蹤血糖指數,飯前飯後血糖可控制在110以下,則糖尿病患者與正常人一樣,如:拔牙、洗牙、根管治療、植牙等牙齒手術都可以做。
糖尿病患者可以進行植牙,但須更仔細小心。曹皓崴院長強調,一個月的血糖控制數據,不代表今日血糖控制得宜,也有許多老年人並不曉得自身有糖尿病,因此建議50歲以上的中老年,做任何侵入性牙齒手術前,可在牙醫協助下,重測血糖指數,達110以下的正常值並追蹤一天,若高於150時,則應同時與內科醫師做確認,以確保植牙的安全性。
- Nov 07 Wed 2012 02:21
植牙前先打好基礎 地基穩固才能長久使用
- Oct 17 Wed 2012 02:30
植牙醫糾多 醫改會:5問有保庇
- Oct 03 Wed 2012 02:05
杜絕植牙亂象 術前做足功課權益有保障

【文/吳權倫 達文西牙醫診所院長】2012.09.26
近年來,由於植牙技術引進國內,挽救許多因疏於照護牙齒、而成了無「齒」之徒的民眾,植牙市場也因此蓬勃發展。然而,光是在台北,沒走幾步路就能見到一間牙科植牙診所,足以見得植牙市場的競爭與氾濫,不但如此,正因為競爭激烈,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亂象。
選擇適合植牙方式
- Aug 22 Wed 2012 01:10
植牙變臉更年輕 美魔女別讓牙齒透露老化痕跡

【中時健康 趙欣/台北報導】2012.08.20
從日本傳來的「美魔女」一詞,打敗了一般人對四五十歲女性傳統「歐巴桑」的刻板印象,原來熟女也可以擁有一身吹彈可破的肌膚,加上玲瓏有致身材,看起來彷彿三十出頭,讓人難以辨別實際年齡。
這股「美魔女」風潮也吹進台灣,越來越多熟女願意花大錢寵愛自己,將身材容貌維持在巔峰狀態。不過,想要成為人人稱羨的美魔女,除了健康的飲食及運動之 外,時下正夯的微整型也提供熟女們適時的幫助。但愛美女性們可別忘了擁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,才不至於讓一口雜亂的黃板牙洩露出老化的痕跡。
- Aug 15 Wed 2012 02:15
新興人工植牙技術 甜美笑容的秘密武器

【中時健康 王宇仁/台北報導】2012.08.07
韓風全球發燒,Super Junior、少女時代等韓國人氣偶像團體,是許多民眾喜愛、爭相模仿的對象,吸引廣大民眾的主要原因,除了有動感的歌舞、修長的美腿、亮麗的外表,甜美 笑容也是吸引粉絲們的秘密武器之一。然而,若想擁有迷人笑容,首要條件,便需保有一口整齊、健康、美麗的牙齒。
不過,想要擁有一口美齒並不容易!達文西牙醫診所院長吳權倫醫師表示,很多民眾嗜吃甜食、而且口腔清潔做得不徹底,一旦疏於照護就容易出現滿口蛀牙,嚴重時還需拔牙治療。另外,也有不少人因此罹患牙周病、造成缺牙,最後僅能倚賴安裝假牙以修補口腔門面。
- Jul 05 Tue 2011 00:47
植牙前先停用骨鬆藥 避免骨壞死風險

【中時健康 江沂秋/台北報導】2011.07.01
- Jun 12 Sun 2011 23:56
新式微創植牙與人工植牙哪個安全?
新式微創人工植牙,顧名思義就是在牙齦創造一個微小的傷口將人工牙根植入。由於傷口小,手術時間短,幾乎不需要縫合,腫脹疼痛的程度也相對的減輕許多。當然,術後恢復的速度也較快,不影響日常生活,仍可照常上班上課。新式的微創植牙將大大增加患者在植牙過程中的舒適度,過程簡易,節省醫師及患者寶貴的時間!由於東方人牙前區唇側缺牙後易有骨吸收,造成齒槽骨厚度不足,一般須填補生化材料,例如骨粉、再生膜等。微創植牙不大適用於骨質較薄、較易有缺損的前牙區。
微創植牙手術應該評估的事項
然而微創植牙並不適合每一個人,因為微創植牙必須在牙齦上開口,所以很多人不適合,例如許多牙周病患者,因為患病的關係角質化牙齦只剩一點點,並不適合做微創植牙的手術,而且除非骨頭地基非常寬,由牙齦上直接鑽下去很不易定位,手術的難度也很高。所以病患該不該進行微創植牙手術,一般來說人工植牙都必須經由專業牙科醫師的審慎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