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• 朱育嫻 報導|2021/05/14 11:42

牙周病治療好,一定要再定期回診!一名55歲婦人,因右上後牙的牙齦腫痛、牙齒微微動搖、咀嚼疼痛至醫院求診。經醫師檢查後,發現婦人在3年前完成全口牙周病治療後,並未持續定期回診追蹤,導致右上後牙的牙周病再犯。

看更多:牙線不能這樣用!醫曝5個牙線常見錯誤用法 尤其這裡最常被遺漏

國人牙周病盛行率90%

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玫吟說明,牙周病是慢性疾病,臨床症狀並不明顯,除非急性發炎時引起牙齦腫痛或由牙醫定期檢查,才會被診斷出來。根據國健署調查,國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90%;牙周病是由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所引起,若口腔衛生欠佳,牙菌斑長期累積在牙齦周邊,細菌會分泌毒素,刺激牙齒周圍的組織發炎並導致破壞。

 

牙周病通常伴隨牙周囊袋加深與齒槽骨的破壞,常見症狀包括:牙齦紅腫或發膿、牙齦易出血、牙齦按壓疼痛或悶痛感、牙齦萎縮、牙根敏感、口臭、牙齒縫隙或動搖度變大、牙齒位移或變長、咀嚼酸軟無力等。

看更多:診斷牙周病不痠麻痛!全球首創6分鐘無痛牙周病快篩

牙周支持性治療,減少復發機會

林玫吟表示,牙周病的治療,首重口腔衛生,維持高標準的口腔清潔,輔以適當的潔牙工具,再加上專科醫師的治療,可大幅減少牙菌斑造成牙周病破壞的機率。

 

另外,健保有推行牙周統合照護計畫,提供民眾全口牙周治療,內容包含第一階非手術治療,包括:X光檢查、牙周探測、口腔照護衛教與正確潔牙指導、牙齦下刮除和根面整平術,並在追蹤4~8周的牙周復原情況後,視需求及專科醫師評估後接受進一步的牙周手術治療,達到深部有效清創、減少牙周囊袋深度並給予牙周組織再生的機會。

別以為牙周病治療完沒事,仍要定期回診

在治療完成達到穩定後,每3~6個月定期回診,接受牙周支持性治療。除了必要的維護外,同時也檢查牙菌斑控制的情形,甚至有些新發展的初期牙周病徵兆,也有賴醫師檢查才有機會及早被診斷出來。

 

林玫吟呼籲,治療牙周病之後,必須持續正確徹底清潔牙齒,同時也要增強個人抵抗力,如均衡營養、遠離高風險因子(如抽菸)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,更別忽略定期回診檢查的重要性,才能預防牙周病菌再度侵犯。

 

資料來源:健康2.0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立安牙醫小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