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牙醫師宋慧玲提醒,如果孩子換牙後牙齒排列變的凌亂擁擠,應儘早帶孩子前往牙科報到,讓專業牙醫師為孩子進行口腔健檢,以便及早擬定醫療方針。(圖/ingimage)
▲牙醫師宋慧玲提醒,如果孩子換牙後牙齒排列變的凌亂擁擠,應儘早帶孩子前往牙科報到,讓專業牙醫師為孩子進行口腔健檢,以便及早擬定醫療方針。(圖/ingimage)
2017-02-23 張維庭/編譯
【早安健康/張維庭編譯】每天早上睜開眼睛,都是以洗漱開始新的一天,既能清新口氣,還可保健牙齒,然而,每天早晚放入口中的牙刷,真的乾淨安全嗎?國外的牙醫實驗發現,使用了三周的牙刷,細菌含量竟然高達馬桶水的80倍!繼續使用帶菌的牙刷,會讓心臟病風險提高,患有嚴重牙周病的人心肌梗塞等循環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提高1.5~2.8倍!牙周病患者如果疏忽了牙刷的保養,牙刷上的牙周病菌漸漸增加,也會讓口腔的細菌數增加,形成惡性循環。
《定期更換牙刷》
日本牙醫師菊池香織表示,辨別牙刷是否需要更換,可從「刷毛朝外翻開」以及「刷毛失去彈性」兩個特徵辨識,如果是刷毛不容易散開的材質,可在買新牙刷時留意原先的彈性如何,失去彈性的刷毛無法充分去除牙垢。
還有研究指出,使用刷毛向外擴開的舊牙刷,和新品的牙刷相比,刷牙的清潔力下降了40%。而且開花的牙刷很難確實對準牙齒,去汙力下降,還有傷害牙齦的風險。除了這兩種方式之外,也可設定「牙刷更換日」,一個月換一次牙刷。
自由時報|文/顏永昇
依據衛福部國健署的統計,台灣的牙周病盛行率超過9成,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。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吃完東西後,殘留在牙齒上的牙菌斑沒有被清乾淨,造成牙齦出血、紅腫的發炎現象;嚴重時會造成牙齒周圍骨頭的破壞,導致牙齒動搖,甚至脫落。
蘇小姐早年罹患牙周病,才40多歲還健在的牙齒已剩不到幾顆,因為牙齒周邊組織及牙周骨都已毀壞,連植牙都無法執行,蘇小姐無法咬碎食物、正常進食,必須將三餐食物打碎,造成生活上極大困擾,營養也攝取不足。蘇小姐悔不當初,要是發現牙齒有狀況時,立即請牙醫師治療,也許還能避免無牙之苦。
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醫師董醒任表示,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的疾病,主要成因是附著在牙齒上的牙菌斑長期堆積,引發牙齦紅腫發炎、流血及齒槽骨破壞,牙縫變大,牙齒動搖,終至失去牙齒;第二個原因是生活習慣不佳,熬夜、抽菸、糖尿病等會讓身體抵抗力下降,細菌就有機可趁;第三個原因與遺傳基因有關,根據分子流行病學研究,牙周病會經由父母傳給子女,也有遺傳學的研究證實某些與牙周病有關的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。 家族成員有牙周病 要特別留意口腔健康 台灣牙周病的發生率高達90%,且牙周致病菌可經由唾液傳給家人及伴侶,因此牙周病的預防與治療應該全家一起來。若家中成員有嚴重牙周病,則所有家人皆應請專業牙醫師進行牙周病篩檢。 董醒任提到,因疾病位置、破壞程度、疾病活性,甚至病人的年齡都會影響診斷。檢查的工具是具有特定刻度的牙周探測計,牙周病的嚴重程度依探測時出血、牙結石及探測深度分為不同嚴重程度。當多顆牙探測深度超過5mm時,就應該要進行完整性牙周檢查及治療。 洗牙、刷牙、深部刮除、牙齒拔除、定期保養牙齒等,是一般常見的牙周病保守治療方法,若病程持續惡化,則不得不採取更積極的手術治療。董醒任認為,牙周病會找上門,往往根源於未正確潔牙,所以治療及預防的真正關鍵在於正確口腔衛生觀念及落實。 貝氏刷牙法 董醒任提供了正確潔牙方法「貝氏刷牙法」: 將牙刷放在牙齦與牙齒交界處成45度,讓刷毛進到牙齦溝。 以兩顆牙齒為單位,左右來回輕輕刷約十次,每個面都要刷到。 輔以牙線、牙間刷及單束毛牙刷,讓一般牙刷難以刷到的地方也清潔乾淨。 原則上,剛開始全口牙齒刷完大約需要15-20分鐘。 雖然大部分牙周病都不會痛,但是牙周病的症狀常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。諸如口臭、牙齒移位、動搖,或是牙肉退縮、出血、流膿及不潔的牙垢等,不但影響人際關係及自信,更會因而無法正常進食,造成身體虛弱。董醒任醫師提醒,養成正確潔牙習慣,並定期找專業牙科醫師檢查牙齒,是牙齒保健、避免無牙之苦的不二法門。
2018-12-10 早安健康編輯部
編按:牙周病,顧名思義便是牙齒周圍的疾病,主要發生在牙齒和牙齦的交界處。清潔工作沒做好,口腔裡的細菌便會在牙齒周圍堆積,剛開始會使牙齦發炎、紅腫、容易流血。口腔要健康,一般人常強調刷牙,卻少有人提到牙齦的保健。在台灣,大約99.2%的人都有牙周或牙齦發炎的困擾,比率高居亞洲第一!然而,牙齦健康與牙周病息息相關,卻普遍被忽略。以下為專業牙醫師說明牙周病的正確清潔、預防方法。
【早安健康/李長祐醫師】假日時分,看著外頭的年輕人嘻嘻鬧鬧,大笑時露出一口貝齒,潔白亮麗。他們可能想不到,有另外一群和他們年紀相仿的青少年,小小年紀卻已有一口爛牙。
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顯示,台灣18歲以上的人口,有99%罹患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(含牙周炎、牙齦炎)。日前也有新聞指出,一名國中生因每天熬夜打電動,連續五天沒刷牙,導致牙齦紅腫發炎,顯現牙周病前兆。在在提醒牙周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,而是全民皆須面對的口腔問題。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蔡岳宏報導】一名陳先生因牙痛就醫,卻被醫師拔牙,並告知需要植牙治療,讓他「幾乎快暈倒」,蛀牙不是補起來就好了?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教授、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指出,如果牙齒蛀到不能修復,就要拔牙。一般缺牙後,則要根據個人骨質情況、口腔結構,選擇牙橋(假牙)或植牙治療。他建議,若對植牙有疑慮,可尋求另一位醫師的第二意見,對於後續植牙成功率、保養都有幫助。